血糖生成指数(GI):糖尿病人都应该关注的食物指标

1981年,加拿大科学家大卫·詹金斯 (David J.A. Jenkins)教授等首次提出“GI”即“血糖生成指数”的概念 [1] 。其定义为:含50 g可利用碳水化合物(CHO)的试验食物血糖应答曲线下增量面积(Incremental Area Under the Curve,简称IAUC)与含等量CHO标准食物(葡萄糖或白面包)的IAUC之比值。根据GI值高低,可将食物分为不同等级(表1)。

表1 食物GI值划分标准


GI可较为确切地反映食物提高血糖的程度,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属性,GI值越低,血糖波动越小,因此糖尿病患者选择低GI食物更有助于保持血糖平稳,减缓病症发展[2]。


在膳食推荐中,GI值可以弥补仅依据食物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来指导饮食的不足,让人们更关注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“质量”——是否含有更多膳食纤维?是否可以缓慢升糖?


来自世界各地主要糖尿病组织,诸如美国糖尿病协会、加拿大糖尿病协会、澳大利亚糖尿病协会和英国糖尿病协会等,在对于糖尿病管理建议中,均推荐I型和II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食物GI值作为其食物营养管理的一部分。


我国是糖尿病高发国家,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(IDF)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,至2017年,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 1.1 亿人,国际糖尿病联盟预计到 2040 年,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到 1.51 亿人。因此,国家及卫生医疗机构对糖尿病的防控工作颇为重视,通过多年研究形成了《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》,指南中推荐全谷物、杂豆类等低GI主食,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。此外,我国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》中也规定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GI值≤55。


鉴于慢病的流行现状及糖尿病防控、治疗中膳食干预的重要作用,低GI食品在未来食品市场中将会有一席之地,丰富患者的膳食选择,助力患者更科学的日常饮食管理。


参考文献:


[1] Jenkins DJA, Wolever TMS, Taylor RH, et al. Glycemic index of foods-a physiological-basis for carbohydrate exchange.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, 1981, 34(3):362-366.


[2] Jenkins DJA, Wolever TMS, Jenkins AL, et al. The glycemic response to carbohydrate foods. Lancet, 1984, 2: 388-391.

热门文章
关注我们